發布時間:2022-07-12 00:04:01 瀏覽:407次
早年的港臺片里,不乏這樣的鏡頭:你回家后發現墻上潑滿紅油,上書四個猩紅大字“欠債還錢”;或者,在路上走著走著,一群黑衣大漢突然竄出來喊道,“你不還錢是吧,斷你一條腿”。
“那些不過是夸張的電影表達。”談到人們對于催收公司的印象時,浙江某催收公司老板黃宇(化名)頗為不滿。
“人們通常會把極少數催收員不當的催收技能演化成為催收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的狀態,這是不對的,也是不公平的,催收行業確實比較封閉,催收公司對外表達既沒有主動性也沒有必要性,所以才造成人們認知的鴻溝越來越大。”他說。
催收行業的封閉性,使得人們很難窺視一家催收公司究竟有著怎樣的生存狀態。直到去年10月20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新三板”)的網站公示了一家名為上海一諾銀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諾銀華”)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這種情況似乎有所改觀。
作為首家計劃登陸新三板的催債公司,一諾銀華首次將催收公司的財務報表呈現在投資者面前。盡管如此,黃宇認為一諾銀華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那么,催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行業?從業者們又是怎樣的一群人物?
電影里都是騙人的
“我一個朋友的信用卡欠了幾萬塊,當初他申請信用卡時,在聯系人一欄寫上了我的名字和電話,這段時間,我隔三差五就能接到催收公司的電話,問我能否聯系上那個朋友,我也找不到他呀,你說我該怎么辦。”小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事實上,小陳遇到的就是目前催收行業的主業,即信用卡壞賬催收。中國催收行業的誕生,也是始于信用卡壞賬的大量出現。
1995年,廣發銀行發行國內首張完整意義上具有信用透支功能的標準信用卡,由此打開了信用消費市場的魔盒。2000年以后,信用卡市場逐步進入瘋狂增長期,當時,在單純以發卡量作為業績指標的考核體系下,信用卡營銷員開始不顧申請人的資質肆意發卡,此后被銀監會叫停的校園信用卡就是在那時興起的。
忽視風險的后果是嚴重的,信用卡壞賬大量出現,批量化處置信用卡不良在銀行自身催收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就只能委外,催收公司“閃亮登場”。
“2003年~2013年,可以說是催收行業孕育發展的10年。”黃宇說,一個行業的出身至關重要,決定行業未來的走向,正是因為催收行業誕生于金融系統中監管最嚴格的銀行業的外包需求,所以決定了在此后十多年的發展里,催收公司的規范程度要遠遠高于某段時期誕生的某些行業。
“所以說,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完全不同,催收公司的風險值和甲方(銀行等客戶)的商譽損失緊密聯系在一起,銀行極為看重自身信譽,在委外的合同中,會對其商譽損失設立明確的懲罰標準,小到罰款、停單,大到終止合作、開除等。”黃宇說。
此前,平安普惠副總裁兼首席風控官林允禎在談及委外業務時對本報表示,會給催收公司提供清晰的規范性工作手冊,如果委外公司出現違規操作,會按照行為嚴重性給予相應的懲罰,輕則扣傭金,重則要求委外公司辭退違規員工,違規次數過多的委外公司,終止合作。
“我們本身也有一套內控流程,有些技術手段也可以實現對于作業人員的管理,比如系統先進的催收公司會匯聚一個敏感詞庫,并對催收員的催收電話實行全程監聽,一旦觸及敏感詞庫,催收公司的系統甚至會自動終止通話。”黃宇說。
催收怎么賺錢
在一諾銀華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大家最關注的是利潤水平,其中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6月毛利率分別為32.96%、14.61%、17.15%。
“可能是一諾銀華前期投入過大,行業平均利潤水平實際不止于此。2013年以前,行業平均毛利率超過50%,2013年以后,隨著經營成本的上升,行業平均毛利率下滑到30%~40%,相比大多數行業,催收行業依舊具有賺錢效應。”黃宇說。
作為服務外包行業,催收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外包服務費。10年前,銀行委外的逾期賬戶,主要以逾期的天數來衡定催收公司的清收服務費,比如,逾期90天以上的客戶,逾期金額為5萬,催收公司順利催回,就可以得到10%左右的服務費,而且,每家銀行的費用標準都差不多。
隨著銀行業風控能力以及不良處置能力的分化,2013年后,出現了從單純的“按逾期時段計酬”向以資產質量作為定價基礎的趨勢。
“比如,給你一個30天的逾期,看上去天數很短,但這個逾期經過銀行數次催收,再拿到催收公司,按照困難程度會給一個比較高的價格;一個180天的逾期,看似很長,但銀行之前幾乎沒處理過,仍然會是一個比較低的價格。”黃宇說。
另外,銀行等甲方也逐漸發明一些新的玩法。有業內人士稱,如今甲方在委外招標時,會要求委外公司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并給予委外公司一個清收金額的限定范圍,如果達不到這個范圍,委外公司可能不但收不到服務費,甚至還會損失保證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催收行業已經走過了前10年的“黃金時代”,一方面,市場進入者大幅增加,經營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另一方面,催收行業對于專業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中國信用環境的缺失,越來越掣肘行業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催收行業一直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催收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界定它的合法性和作業的邊緣性。”上述業內人士稱,目前行業進入瓶頸期,但由于賺錢效應依舊殘留,所以大多數催收公司選擇“裹足不前”。
好消息是,近兩年新金融業態不斷興起,消費金融、汽車金融、P2P爭奇斗艷,一旦借貸關系確立,壞賬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這也為催收公司帶來更多的業務,用以平衡客戶類型過于單一的風險。
女人更適合討債
人們好奇的是,催收公司是如何日常運作的。
有十余年行業經歷的黃宇說,催收公司大抵可以分為前臺、中臺和后臺,中臺也就是上述的風控環節。
催收過程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甲方和乙方(催收公司)之間大量的數據往來和處理,甲方的數據發放、更新、核對、回流、確認是一套嚴控的過程,通常會給乙方一整套業務規范,而這,就是初級狀態下的后臺。
前臺就是催收公司對于數據批量化處置的過程,也就是催收公司是如何催收的。
首先,甲方下發的數以萬計的業務數據要通過系統流向催收公司布局在各個地區的終端作業人員,作業人員通過專業技術、能力和流程要求對數據進行處置,把客戶的欠款行為重新數據化,包括溝通過程語音的數據化、文字的數據化、實現結果的數據化,再反饋到系統當中。黃宇說,這套系統最起碼要具有初期的識別能力,包括客戶的屬地、類型、欠款規模等,目的是盡可能將欠款客戶分配給合適的催收員。
在前臺,流程控制非常重要,一個欠款客戶的信息來了之后,每一步都有既定規則。比如說,哪一類型的客戶要先將其所有的電話撥打一遍,哪些客戶要先調查再打電話,甚至包括欠款客戶的職業是什么,那么對應的話術上就不能出現什么。
當然,在這個行業里,也有些比較有趣的事情。比如,長期實踐下來發現,女性比男性更適合做催收員。
“可能是因為從催債的角度來講,女性更加伶牙俐齒,優秀的催收員往往以女性為主,女性在表達上既有壓力感,也容易令人接受。”黃宇說。
大家的經驗是,有些話男性說出來是要打架的,而女性說出來,最多吵幾句。